“流動中國”釋放澎湃動力

“流動中國”釋放澎湃動力

(原標題:“流動中國”釋放澎湃動力)

酒店預訂異常火爆、旅遊景區人山人海、高鐵車票一票難求、各大商圈人氣爆棚……今年中秋國慶假期,人們再次從火熱的旅遊消費中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強勁動能。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中秋節、國慶節假期8天,國內旅遊出遊8.26億人次,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534.3億元,較2019年增長1.5%。“超級黃金週”交出的“超高含金量”成績單,繪出“流動中國”繁榮發展的壯美圖景,展現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底氣所在、信心所在。

重要節假日,是觀察社會消費活力的窗口。作爲升級提速的“消費引擎”,“黃金週”集中釋放消費需求,進一步激發旅遊、文化、娛樂等市場消費潛力,帶動整個消費市場信心增長,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循環。

假期裡,“出遊”成爲高頻詞。奔赴祖國大好河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或是與闊別已久的親朋相聚,實現“雙向奔赴”的美好。出行暢通的背後是日益完善的路網體系和紮實的基礎設施,特別是隨着新高鐵、新航線和新的高速公路不斷開通,人們出行變得更加便捷。假期裡,鐵路部門“一日一圖”精準調配,動態滿足旅客出行需求。線上註冊認證,“刷臉”即可值機、安檢、登機,一系列智慧服務助旅客高效出行。高速公路網越織越密,讓自駕遊更加火熱。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展現“流動中國”生機與活力。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客流動起來,經濟“活起來”。面對被點燃的出遊熱情,交通運輸部門應持續加強客流需求研判,完善運輸方案,做好城鄉客運線路和鐵路列車、民航班機、水路客運航線銜接,滿足羣衆出行需求。

“黃金週”歷來是商家“必爭之時”。今年中秋與國慶組成“超長版黃金週”,全國消費市場“旺上加旺”。線下購物節、線上直播帶貨、發放消費券……各地打出促銷活動“組合拳”,爲本地居民和外來遊客打造一場場消費盛宴,掀起一輪輪消費熱潮。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信息顯示,假期前兩天,全國示範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長68.6%;36個大中城市重點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99.2%。從逛街購物到觀影賞劇,從餐飲住宿到旅遊休閒,全國消費市場供需兩旺,折射消費市場蓬勃活力和巨大潛力。隨着居民家庭收入不斷增加,消費觀念逐漸改變,對生活質量、節日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聚焦消費新需求,在品質和特色方面下功夫,才能贏得口碑、實現可持續發展。緊跟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優化商品和服務供給的質量和結構,豐富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形成節日消費市場新增長點,爲消費內容創新、模式“破圈”帶來更多可能。

ARTC小叮咛 骑车远离大型车

星际之全能进化 小说

“黃金週”期間,不合理低價遊、亂漲價、強迫或誘導購物等頑瘴痼疾依然存在,酒店“刺客”、餐飲“刺客”等市場亂象影響消費者體驗。營造風清氣朗、安全舒心的市場環境,既是消費者的需求,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加強全方位多場景監督管理,加大對哄擡物價、惡意違約、強制消費等違法行爲查處力度,壓實主體責任,提高違法成本。對無視紅線、挑戰底線的相關經營者依法處罰、公開曝光。通過積極事前干預管控、事中協調處理、事後總結改進,完善快速反應執法機制,提升投訴舉報處置能力。企業誠信經營,職能部門加強管理,消費者主動監督,才能更好提振消費信心,讓消費者敢消費、願消費,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消費一頭連着宏觀經濟大盤,一頭連着千家萬戶美好生活。節假日對於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持續創新消費模式、拓展消費空間、激發消費潛力,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服務,豐富新業態、新體驗,釋放“流動中國”更強動力,讓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

■ 徐 海

防疫险理赔破205亿 赔率近13%

小情侶暗結珠胎涉墮胎 成為民法下修成年年齡受益者

美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