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問界M7產品很給力,價格很驚喜,但它能賺錢嗎?
肯貝拉獸 小說
不用再有任何懷疑了,新款問界M7(參數丨圖片)確確實實地爆火了。
發佈會後的首個週末,兩天時間拿下了超過4700臺的大定訂單,第二個週末再接再厲,繼續拿下超過4300輛的大定訂單,再加上工作日每天千臺左右的大定,截止到9月24日,新款問界M7的大定訂單已經突破兩萬輛!
要知道,這些都是訂單金額超過1萬、基本都會轉化爲實際交付量的訂單。
新款問界M7迅速火爆的理由簡單又粗暴。
首先,與老款相比,新款M7補齊了產品上面的短板,通過高強度車身補齊安全短板,打消消費者顧慮,通過三排改兩排、六座改五座,重新佈局車內空間,重塑空間體驗,六邊形戰士氣質滿滿。
其次,通過釋放華爲在智能電動汽車解決方案尤其是在自動駕駛上面的能力,在問界M7上打造了高階智駕這個超級大亮點,這是逼退友商的殺手鐗,也是當之無愧的“遙遙領先”。
第三,問界M7非常務實地給出了一個讓消費者驚喜、令友商心驚膽戰的價格,與主要競品理想L7相比,價格相當有誠意。
總之,在這三個因素的合力推動下,新款問界M7一飛沖天,無人能攔。
不過,開公司不是做慈善,最終還是得形成商業閉環,促進企業良性發展,對車企和消費者纔是善莫大焉。
所以,現在擺在人們面前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新款問界M7能賺錢嗎?不至於像小鵬G6那樣只圖交個朋友、不圖掙錢吧?
鑑於一款車有上萬個零件,涉及玻璃、橡膠、塑料、鋼鐵、鋁合金等各種材料,我們很難精確估算這輛車的成本到底是多少。還好有理想L7 Max這個背景板,我們可以拿它來計算一下新款問界M7智駕版的毛利。
根據理想汽車的財報,其第二季度錄得21.8%的毛利率,鑑於第二季度的理想汽車沒有合格的競爭對手,沒有什麼保險補貼、終端優惠。
所以,對應到理想L7 Max這款車上的單車毛利約爲8.28萬,單車成本爲29.7萬。理想汽車“含淚大賺車主8萬”的梗就是從這兒來的。
我們只需要在理想L7 Max的成本29.7萬的基礎上,判斷一下新款問界M7駕版的成本可以下降多少錢,就能計算出M7駕版的單車成本了。
首先,在懸架上,理想L7 Max搭載了空氣懸架+CDC減震器,問界M7智駕版搭載了FSD可變阻尼減震器,成本節約幅度大約爲2萬。
其次,得益於長期深度自研,與基本上都靠外部供應商的理想L7相比,問界M7智駕版在智能駕駛系統的成本上也能省下一大筆錢。
李想曾經透露過自家智能駕駛系統的硬件成本是4500美金,其中的大頭是兩顆英偉達Orin芯片(大概1200美金)和一顆激光雷達(大概1200美金)。
問界M7採用自家的晟騰芯片,算力爲200TOPS,成本估算可以參考地平線的征程5,該芯片算力爲128TOPS,目前報價在150美金左右,算上芯片毛利,毛估估,ADS2.0的自動駕駛芯片成本應該在200美金左右。
而且,問界M7搭載的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均是華爲自研自產,整體算下來,問界M7智能駕駛系統的成本應該可以控制在2000-2500美金左右,成本節約大概1.5萬元。
最後一個值得一提的是集成電驅。我們知道,理想汽車號稱自家深度自研的電驅其實採取的是華爲DriveOne方案,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這兩款車的雙電機功率均爲330千瓦。假設集成電驅的成本爲每千瓦八十元,且該電驅的毛利爲25%。
那麼,問界M7智駕版可以在電驅動上節約330*80*25%=6600元。
這麼算下來,問界M7智駕版的單車成本大約爲25.6萬元,單車毛利大約爲5.4萬,減掉33000元購車權益的實際成本(記2萬元),單車毛利大約爲3.4萬,毛利率大約11%。
這顯然不是一個多麼好看的毛利率數字。李想之前說過,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沒有20%的毛利很難健康發展,尤其是對於華爲這種在自動駕駛等智能化領域高強度研發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所以,簡單判斷一下,11%的毛利率基本上只能保證不虧錢,但也絕對不掙錢。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意味着現在這個階段買問界M7非常划算,也許過了一段時間,這33000元的購車權益會逐步縮減。所以,同志們不要再猶豫了,喜歡就趕快下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