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昔日首富,國美創始人黃光裕重回大衆視野,竟然是因爲被討薪員工圍堵在辦公室,且發生肢體衝突的新聞頭條。
事實上,曾經的家電零售巨頭國美已經欠薪達3個月以上。根據其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各業務線淨虧損近30億元,負債規模達585億元,再加上需償還的銀行借款和各類融資,其現金流早已入不敷出,資不抵債。如果不能及時找到外部融資並儘快恢復自身造血機能,國美已經瀕臨破產邊緣。
經歷十幾年高牆生涯,頗具草莽氣質的黃光裕在迴歸國美之後仍然不失鬥志,經常加班至凌晨,且頻頻搞出大動作,寄希望於整合國美的線上平臺吸引外部融資,可惜收效不佳。國美在衰退下滑的道路上一日千里,重回巔峰無望,但敗局卻已命中註定。
不怪黃老闆不努力,只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他在監獄中錯過了移動互聯網和電商發展最迅猛的時期,零售商業也經歷了幾番變革。
黃老闆的初心還在,但江湖已不再是那個江湖。風向變了,做事和投資的邏輯變了,對手還在,但賽道卻是全新的。
那個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1
黃光裕曾經是一個時代萬衆景仰的英雄。他出身草根,16歲北上謀生,17歲創業,35歲問鼎首富,經歷不可謂不傳奇。
他殺伐決斷,不走尋常路,以薄利多銷的策略開創連鎖經營模式,並通過瘋狂併購完成商業版圖的擴張,一手打造了國美系商業帝國,業務範圍從家電零售拓展到金融借貸、地產等領域,成爲首家在海外上市的家電連鎖巨頭。
黃光裕身上有着極爲強大的氣場。
當年王健林去見他,洽談商業地產合作時,萬達集團還未在香港上市,離他日後說出爲國人所熟知的“一個小目標”還有11年。
當時,黃光裕的身家是140個億,連續兩年蟬聯胡潤中國富豪榜首富的位置,掌握着全國最牛逼的連鎖商業機構,旗下270家門店遍佈全國,享有商業教父之美名。
兩人見面的場景在坊間廣爲流傳:黃光裕淡定喝茶,笑而不語;旁邊的王健林則侃侃而談,略顯謙恭拘瑾的表情與黃首富的霸氣側露形成鮮明對照,畫面衝擊力極強。
其時,黃光裕“商者無域,相融共生”的提法名震江湖,也是國美沿用多年的發展理念,世人多以爲是黃光裕的首創,其實真正的出處卻是李嘉誠。兩人雖所處時代不同,卻都是潮商背景,黃光裕與華人前首富在商業理念上的不謀而合,也算是英雄所見略同。
即便是深陷囹圄的那些年,國美羣龍無首的時期,曾經有過職業經理人陳曉代暫董事會主席的局面,但黃光裕通過明爭暗鬥,最終仍然牢牢掌握國美的實際控制權。
什麼叫做影響力?黃光裕雖然被拘禁於高牆之中,江湖上卻仍處處有他的傳說。
2
國美系瘋狂擴張,跑馬圈地的時期,是實體連鎖商業的黃金時代,也是黃光裕無敵寂寞的時代。
那時互聯網經濟還未形成規模,離BAT三足鼎力的時期尚有時日。但其萌芽成長之勢已初露端倪。
就在黃光裕與王健林喝茶聊天曆史性會面那一年:
馬雲的淘寶還在起步推廣階段,
阿里巴巴剛剛獲得雅虎10億美元的投資;
百度也剛剛完成納斯達克上市,騰迅的步子稍快一些,已在香港上市滿一年。
劉強東的京東剛剛完成線上電商佈局,在納斯達克上市淘金。
新經濟的風口在悄然醞釀,但遺憾的是黃老闆對此視而不見,渾然不覺。
當時媒體津津樂道於他和王健林的強強聯合,國美與萬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只要是萬達開發建設的購物中心,國美都會作爲唯 一特許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以主力店的形式入駐。
彼時的商業界,黃光裕享有當之無愧的大佬地位。
然而,江湖上他還有更響亮的名頭,那就是“價格屠夫”。
這個名頭從何而來?
原因就是黃光裕對供貨商有着說一不二的議價能力,把進貨價壓到極致,因此敢於在零售市場上掀起血雨腥風的價格戰。
哈日族好消息!美元強升使日圓走貶 匯率下探148.43再創新低
當年“買電器到國美”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國美更是憑着價格戰南征北伐,通過收購吞併永樂、大中等競爭對手,逼退蘇寧,坐穩國內家電連鎖巨頭的頭把交椅。
樊振东尴尬!成“全满亚”,邓亚萍讲丢冠原因,许昕看出其他问题
難怪劉強東曾經奉他爲偶像。
如果不是黃光裕後來因內幕交易、單位行賄等罪名鋃鐺入獄,京東可能真的很難有崛起和反超的機會。
當然,即便黃光裕淪爲階下囚,對劉強東來說,他依然是個值得尊敬的對手。
據說,劉強東當年在做市場SWOT分析時說過一句話:國美的核心人物還在獄中。
3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黃光裕告別江湖的十幾年,正是中國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
馬雲一手打造了以阿里巴巴爲核心的商業王國,支付寶逐漸從線上支付保障變成通行的支付手段;劉強東帶領京東成長爲電商巨頭。
BAT成爲互聯網大廠的代名詞,意味着高薪、股權、一夜暴富。一批又一批互聯網獨角獸企業成長起來。
風口成爲熱詞。
社會上開始流行講故事、造夢。
北上廣的咖啡館裡,隨處可見拿着手提電腦,展示着圖文並茂的PPT,向投資人兜售夢想的年輕人。
到處都是激動人心的傳說。
然而這些傳說與黃光裕無關。
這場互聯網盛宴,他終究是錯過了。
金正恩突訪俄羅斯:普丁向北韓求軍援,烏俄戰爭版的軸心國連線?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
後來,互聯網的造富神話逐漸破滅,996工作模式盛行,互聯網大廠成爲另一種血汗工廠的代名詞,批量生產了無數英年早禿、過勞肥、穿格子襯衣,夢想實現財富自由的碼農。
再後來,宣稱“996是福報”的馬雲跌下神壇,提前退休,退隱江湖。
去年才變貴!Netflix想趁「它」平息再漲訂閱費用 回顧漲幅變化有如養套殺
京東在電商領域風生水起,一騎絕塵,其強大的物流體系和優厚薪資待遇讓對手很難模仿。劉強東卻因爲沒管好下半身在美國明州遭遇滑鐵盧,迎來至暗時刻。
國美早已不復當年的銳氣,在實體經濟的寒冬之下艱難求生。
英雄也好,梟雄也罷,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所以,黃光裕歸來之時,儘管被寄予厚望,然而事實證明:他拿着舊劇本註定唱不好新時代的戲。
他不是沒有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也不是沒有過創新的努力與嘗試。
但,從根本上,他的思維與格局,依然停留在舊時代。
從他改版國美APP,改名“真快樂”,嘗試線上營銷的一系列動作能看出來,主要打法仍是老套的價格戰,用戶不買賬,競爭對手也不跟進,完全是自嗨。
對待供應商過去無情壓榨利潤空間,拖欠供應商貨款是家常便飯,現在更是頻頻遭到商家的投訴。
對待員工,也遠遠談不上尊重。
現金流緊張,國美高層直接了當地表明態度:沒錢給員工發工資,更不給予任何解釋,反倒要求員工理解企業,和企業共渡難關。
對於前往討薪的幾百名員工,黃光裕怒斥其不要臉,態度相當無禮傲慢。
更有國美員工透露,黃光裕親自過問、重罰上班時間摸魚的員工,且設立監察員,開展專項行政督查行動。
正如管理學界早已達成的共識:當企業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掌舵人不去迎擊外部風浪,卻在內部盯考勤,抓紀律,說明這家企業正在走下坡路。
世上最令人傷感的事,莫過於:美人遲暮,英雄末路。
這位草莽英雄的黃昏可能真的到來了。
是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說到底,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時代。
4
俱往矣,昔日的風流人物,如今安在?
馬雲據說在東京隱居養生,修禪問道,不再過問互聯網的星辰大海,而是潛心研究農業和畜牧業,關心糧食、蔬菜和餐桌。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急流勇退後,長住新加坡總部系統思考,聚焦遠景戰略。
只有美團老闆王興還在堅守,大概是沒找到合適的接班人。不過王老闆是個聰明人,和菜市場小販爭利的社區團購還在做,但搞起慈善事業來也是真捨得下本。2022年胡潤慈善榜上,王興以147元捐贈額,緊隨劉強東,成爲中國第二首善。
劉強東呢?上半年,他卸任京東CEO,套現600億離場。當外界以爲他也退隱江湖時,前不久,他給54萬員工的一封公開信登頂熱搜,被無數網友怒贊東哥真英雄。
何故?原來劉強東在真正貫徹共同富裕的方針,而且是劫富濟貧。他一邊號召高管們勒緊褲腰帶,一邊給員工和子女大發福利,給十幾萬德邦員工上社保。
劉強東與黃光裕當下的處境與作派,兩相對照,令人唏噓。
何謂英雄?何謂梟雄?
對於企業家來說,英雄心懷天下蒼生,做事的動力源於企業的長久發展與員工福利的改善;而梟雄,追求的是資本的原始本能,在刀尖上跳舞的剌激感。
英雄可以暫時落敗,但很快可以東山再起。但梟雄則很難有這樣的機會。
眼光,膽識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與時代共進退的格局。
對於當下的黃光裕來說,他會選擇何去何從?
但願他是另一個王健林,當年壯士斷腕拋售旗下資產,提前還清6000億債務,轉戰大健康領域,如今王者歸來,重新奪回地產首富的寶座。
千萬不要學許家印,留下的爛攤子太多,詐死不成,反留下江湖笑柄。
當年項羽烏江自刎,是落敗者。但李清照卻爲他寫下“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的詩句。
勝敗乃兵家常事,是英雄還是梟雄,關鍵在於選擇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