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大變身! 奶粉罐做懷舊燈籠 清潔隊展巧思
以凌还欺——复仇的31
臺中市環保局大安區清潔隊以鐵罐製作成鯨魚懷舊提燈,別有特色。(環保局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食用完的奶粉罐可以做些什麼?有感於元宵節將至,臺中市環保局大安清潔隊發揮巧思,利用回收奶粉罐製作成一盞盞懷舊燈籠,點上蠟燭後呈現燭光熠熠,不但獨一無二,更讓許多民衆回憶起童年時光。環保局強調,除了奶粉罐,煮菜剩餘的蘿蔔也能變身燈籠,環保又有創意。
五、六年級的民衆,還記得小時候提着一盞盞自己DIY的奶粉罐燈籠嗎?爲讓廢棄物能獲得充分利用,大安清潔隊代理隊長周芳禛與同仁們拿着回收的鋁罐、鐵罐,在罐壁上敲出一個個小洞,仔細一看,竟是象徵大安的鯨魚圖樣,讓本來要丟棄的廢棄物秒變身成爲小孩最愛的鯨魚提燈。
大安區清潔隊班長莊亦佳說,幼年時物質條件沒那麼好,常看着父親拿起喝完的奶粉罐,用鐵錘、長釘敲敲打打後,鐵罐表面出現許多不同花樣的小洞,裡面再放支蠟燭、做個提把,就成爲最獨特的小提燈,絕對不會與別人「撞燈」。
莊亦佳說,這種零元小提燈可以依照喜愛自行設計小洞圖形,雖不像現在市面上販售的提燈造型五花八門、推陳出新,但也別具風格;有趣的是,阿嬤還會挖空蘿蔔內部,製作成一盞簡單的菜頭燈籠,且在製作過程中要注意留下的菜頭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必須能適度透光且不會破,相當考驗技術。
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目前市面上販售的燈籠多是塑膠製成,相當不環保,且其使用的燈泡、電池等廢棄物也容易造成環境負擔,反觀懷舊提燈利用廢棄物重新制作,顯示只要發揮巧思、資源回收物也能有無窮用處,透過清潔隊帶頭示範,盼吸引民衆一起DIY懷舊提燈、做環保。